看到有人发问,可不可以发一张大海的照片,看能不能一眼看出是哪里的大海。忍不住笑了。大海,不都长得一样?宽阔、博大、容纳百川。
岸边有嶙峋的礁石。礁石上有行动迅疾的海虱子,横行霸道的小螃蟹,密密麻麻的藤壶、海虹、小牡蛎等附着物。还有,没有礁石的海湾,海面上风平浪静。靠近礁石的地方,每一次海浪的冲击,都会发出巨大的轰鸣声,升腾起高高的白浪。
可是,这些貌似标志性的东西,比之茫茫大海的一望无际,怎么能看出地点位置呢?索性反其意而为之,放几张大海的照片,并且尽可能选择有标记的地方放出来,看读者们能不能看出是拍摄自哪里。
“高山下哎,悬崖旁哎。风卷大海起波浪……”这是见到大海前对大海的所有认识。见过天南海北的大海后,不这样认为了。温和时的大海,虽不能说平静如镜,到海边近距离游玩嬉戏,就是毫无风险。当卷起裤子走进海水试探时,海水细细的波纹浪轻轻抚摸着双腿,送过来大海对人类的友好问候。
双脚踩在细软的沙滩,满是柔柔的温情。一步一个脚印的缓行,可以在大海边的沙滩上,留下一次来过、玩过、开心过的印记。当然,也看过瞬息万变的大海,体验过大海带给的惊慌失措的奔逃。那是台风到来前的一个上午,到海边小礁石上捡海螺玩。那天捡拾的过程很顺利,不长时间就捡了一矿泉水瓶。
正准备离开,却看到刚刚还蔚蓝的海水变成了灰黑色。平静的水面上起了明显的海浪。顺着来时的路线回去,好像来不及了。抬头看看距离大路并不算远的岸边,决定立即向上攀爬。转过身抓住灌木向上,大风已经追了过来。
这是唯一一次被大海的暴脾气惊吓到。第一次看海,在大连。清澈的海水,仿佛可以看到大海深处。坐在浅水处一块礁石上很长时间,不愿离去。那是从文字中出来,第一次看到真实的大海。随后看了南国的海,东部的海以及具有分界线的海。
有的海边,椰子树摇曳,具有浓郁的南国风情。有的海边,赶海人不紧不慢的忙碌。蛤喇、蛏子等小海鲜,不断被他们斩获。那样的海滩,一点不美。滩涂黑呜呜的,不同于沙滩的金黄。走进去,一步走一步陷,无法快起来。偶尔捡到一只什么,会非常开心。
大海的日出,多少大作家笔下赞美过。大海的日落,其实也非常壮美。不同地域的海上日出,没有区别。那是因为太阳总是那么光芒万丈吧。而清亮处的海水与暗深处的海水,在太阳的照耀下,却呈现出浓淡不同的风采。
因为这篇文字,翻看了很多大海的照片。每一张照片,都是一次美好的回忆。每一张照片,都能回想起当时拍照片的情景,想起那一刻心中的感觉。
假如问我,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值得保留,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,“照片”。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变化,翻天覆地。照片,为我们留下了曾经的历史。便是大海的变化,也是如此。沧海桑田,有时候并不需要亿万年的积淀。
填海造田,很多海边都在进行着的事儿。土地匮乏,大海的无所不能是所有人的心中所想。其实,大海的“容”,也有限度。过度的攫取,会导致海资源急剧减少。现在的补救是禁捕。禁捕确实能给大海休养生息的时间。可是,那些被填掉的海域,永远回不来了。
照片,留下的何止是记忆?大海的照片,还留下了被人力改变的一切。
天南地北的大海,都是咱大中国的海。照片,是零星的保留,而不是全面的记录。这样的记录,因了每个人的兴趣和着重点不同,或许能拼凑出一个曾经不一样的大海。
启恒配资-国内十大炒股杠杆平台-厦门股票配资开户-配资平台买卖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