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连宁燕
近年来,威海市持续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,提升要素保障能力,做强数字经济产业,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,数字经济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。2024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.75%,列全省第三位。
基础设施方面,深入开展5G基站建设攻坚行动,在全省率先实施5G基站建设“一件事”集成办工作机制,2025年已新建5G基站553座,累计建成8894座。培育国家5G工厂2家,省级“5G+工业互联网”应用标杆4个。
数字产业化方面,聚力实施集成电路“强芯”等九大工程,坚持“链长+专班”协同机制,推动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入选省“十强”产业支柱型雁阵集群,打印设备产业集群先后入选省“十强”产业“雁阵形”集群名单、省首批数字产业集群名单、省特色产业集群。累计培育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19家、省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22个、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20个。
产业数字化方面,坚持把“智改数转”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,全力推动“智改数转”提速升级,天润工业等3家企业获评2024年国家数字领航企业,入选数量全省第1,累计培育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11个、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9个,省级工业互联网重点平台17个,成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。
下一步,威海将结合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工作,立足实际,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,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。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。加快推动5G“信号升格”,2025年争取新建5G基站900座,累计超过9000座,加大5G网络在重点区域部署力度,保障核心产业园区、工业集聚区等实现5G信号优质覆盖,促进5G在各重点领域创新应用。推动智能算力水平加快提升,做好智能算力产业运行监测工作,打造通用算力、智能算力融合发展体系,为企业提供“采-存-算-管-用”全生命周期的支撑能力。
推动数字产业做大做强。硬件方面,进一步整合打印机产能,加速推进宽幅打印机、3D打印机等业务引进,重点招引感光鼓、多棱镜电机等核心零部件,积极引进国内自主品牌整机。加快发展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(IGBT)、微机电系统(MEMS)、红外传感器等半导体产品、材料及装备,支持企业围绕汽车电子、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开展专用芯片的开发设计,推动功率半导体产业发展。软件方面,坚持以应用需求为牵引,支持计算机辅助制造、生产过程智能化管理系统等工业软件开发推广,促进首版次高端软件研发应用,推进软件与制造业深度融合,积极争创省级软件名园。
推动“智改数转”扩面提质。落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,推进“5G+工业互联网”深度应用,形成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的良好平台生态。强化平台赋能。充分发挥“标杆领路”效应,推动纺织服装、轮胎、钓具等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,力争到2025年底打造省级工业互联网重点平台20个左右,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标杆超过80个。深化链式转型。围绕优势产业链加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,滚动实施“千项技改、千企转型”工程,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进程,推动工业技改项目有序实施。发挥集聚效应。依托重点产业集群、园区,持续推广“产业大脑+晨星工厂”实数融合新模式,打造一批重点行业“产业大脑”。
启恒配资-国内十大炒股杠杆平台-厦门股票配资开户-配资平台买卖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