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——【·前言·】——》
这位抗日将领出生在广西桂系部队,打仗那股火爆劲头让人佩服。在台儿庄那场恶仗,他亲自带队斩下132个日军人头,把敌人都给吓傻了,还被载入抗战史。后来,这位将军阵亡,走的时候就甩下一句:“杀日寇没杀够!”到底是什么人,能在国家危难时刻表现得这么狠,这人到底是英雄,还是个冷血将军?答案嘛,咱们先别急,慢慢来。
桂系出猛将,血战日寇锋
广西苍梧这地界,向来出了不少横得很的硬汉。莫德宏也算个中翘楚,1893年来到人世,小时候就混着李宗仁、黄绍竑他们的队伍一起打拼。在新桂系将门里厮混,北伐刚刚开头,南北各路军阀还时不时扯皮。莫德宏凭着那股子不要命的勇劲,从连长熬到营长,再升成团长。枪打得准,行军一溜烟,说到打恶仗,逢硬不怂,谁见了都得竖大拇指。
抗战打响没多久,桂系那帮部队立马被送到最前面顶着。1937这一年,莫德宏领着第48军里的138师调去徐州方向,正面刚上日军南下来势汹汹的主力。台儿庄仗声刚响,四面八方的援军就往东边赶。莫德宏硬是带着老弟兄们赶到山东枣庄外头,没歇几天,就和日本鬼子的先头部队撞上了。
这可不是啥普通的小打小闹。对方日军手里有先进武器、弹药堆得跟小山似的,空中还不停派飞机兜圈子。莫德宏手里的人,基本全靠步枪和大刀,吃点地形的老本。他就琢磨着,趁着山里的地势,在寺庙外头埋伏下来,一方面让日本兵队形乱成一锅粥,另外还能借着庙墙藏住自家兄弟。
这一场战斗打了一整天一夜,双方都付出了代价。到了晚上,有部分日军想突围,却被莫德宏看穿了。他带着突击排冲锋在前,把那几十号人困在了庙里。第二天一大早,敌人被全歼。抓到的俘虏不多,大部分都被当场处理掉了。132具日军尸体被整齐地摆在庙门前,晒了一整天。
这招儿立刻在整个战区传开了。日军瞧见那些尸体的照片,一个个心气儿都低了下去。前线有些部队索性直接调防,连再往这个方向推进的胆子都没了。莫德宏啥都没说,不发战报、不等奖赏,继续带着部队往北追。他就战后丢了一句:“这帮家伙太过嚣张,不杀不行。”
他手下的人被大家叫成“大砍刀突击队”,倒不光是因为武器破旧,更重要的是一个个打起来就跟拼了命似的。每次打完仗,回来的人身上浑身血,有时候连是自己人还是敌人的都分不清。那时候,这种亡命的角色其实也不是光他一个,但像莫德宏这样让鬼子都发怵的,还真没几个。
震慑之战,狠手段换硬结果
打仗可不是图表面风光,关键得让敌人提你就发怵。台儿庄一仗下来,莫德宏可出了大名,国军里谁都知道他,就连对方的特务档案都把他队伍画了大红线。日本那边给他起了个外号叫“南疆鬼将”,专门形容他神出鬼没,狠得吓人。
这一轮大规模的斩首行动,背后有着明显的震慑意图。在那战火连天的年代,活着比什么都重要。莫德宏并不想要俘虏,他想要传达一个信息:如果你们敢侵略,那注定是死路一条。于是,132具日军尸体整齐摆放,按照军装编号拍照留档。这些照片不仅上报给上级,还在敌占区悄悄流传。
敌方的回应出乎意料地强烈。日军第十师团的后勤队直接不敢踏进这里,说什么“地方治安早就乱套了”。高层气得不行,立马下令查找散播消息的人,还派了特种侦查小队,打算揪出这位“疯将军”。事实上,莫德宏早就转移阵地,跑到皖东继续干游击的差事了。
他早就不是头一次下狠招哩。那回在武汉外围,带着兄弟们趁黑摸进日军窝点,把人家的粮车烧个稀巴烂,还把二十来个敌方斥候直接解决了,压根没留活口。下手凶狠,干净利落。他也没心思遮遮掩掩,事后报告照旧写上一句“任务完成”。
有些人嫌他用兵太“狠”,觉得说不过去,不过他自己从来不跟人争论。在他眼里,打仗就是拼个你死我活,哪来的灰色地带?军事学院教材里都把莫德宏归到“特种作战先锋”的行列,和普通打法的将军可不是一类。他不一样的地方在于,每一仗都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,战果接二连三,给对手压得喘不过气。
部队要是在敌人比咱们牛的情况下还想撑下去,哪靠得上啥大道理,全靠干出来。莫德宏手下那拨突击队,平时光练速度、狠劲儿,还有胆量。每回动手,他就丢给大伙仨话:“别掉队,手下别磨叽,人别留。”到了那种生死场子,这套规矩管用得很。
桂系将领里头,莫德宏身上那股野外杀伐的劲头算是最出挑的一个。他的事迹在很多地方志里都有记载,不过很少被大张旗鼓宣扬。有可能就是动手太猛了吧,也可能人家不爱走上层路线,只认军令,从不掺和政治。像他这样的角色,后面很多都慢慢被历史给淡忘了。
高射炮精准开火,击落冢田攻飞机
1942年冬天,中国抗日战争已经进入了那种僵持不下的状态。各方阵地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前线小范围反击与鬼子的扫荡轮番上阵,形势胶着得厉害。莫德宏这时候领命扎根安徽太湖,负责主要是布置防空阵地,还有拦截鬼子的飞机。这一年,局势像突然被搅动了一下海水,风浪说来就来了。
冢田攻,那时候是侵华日军第11军的司令,还兼任华中派遣军的要职。外界都叫他“南京大屠杀策划者”之一,他在中国战场上犯下了不少恶行。这次他乘坐一架轻型军用飞机去安徽,原本打算视察太湖、宿松的战线,还要指挥新一轮的“清乡”与扫荡。日方高层没想到,这次出行竟然会面临大危险。
飞机刚飞到太湖上面,莫德宏早就安排好了防空阵势。前线传来的情报让他判断,这架飞机很大概率载着日军高层。他让高炮部队保持冷静,等到合适的时机再一举拿下。只听得一阵炮声连发,密集的火力网一盖上去,日机瞬间中弹,带着黑烟往下掉。
天上一声巨响,飞机栽进了太湖西岸的稻田里。后头现场清点一遍,飞机上12个人,全都跟着没命,冢田攻也死在了那会儿。这一战头一次让中国军队打掉了日军这么高级别的头头,对面士气受打击,对这边鼓劲儿,意义可真不是一般地大。
战后那会儿,大家把文件和电台记录都翻了个遍,日军气得不行。东京那边马上下令,空军的航线得更保密,禁止将领再坐小飞机去前线。中国这边对这次行动也是大加肯定,莫德宏又一次立功受奖,在部队里名声一下就传开了。
跟那次132名俘虏被砍头的事不一样,这回算是正正规规的战斗成功例子,后续也没什么风波。从军事上说,他用行动证明了,就算敌人空防比咱们厉害,只要打法对路,火力聚到一块儿,照样能把对方指挥部端了去。更有分量的是,冢田攻阵亡后,整个华中日军明显蔫了下去,几个月里不少地方都变得守势收缩,步子慢了不少。
莫德宏这人,这一回因为击落敌机,又一次迎来了人生高光时刻。外头一些国际报道也悄悄提了一嘴,说他这次是“抗战期间中国空军少有的逆转案例”。虽然相关资料少得可怜,但那会儿军里的兄弟和一线将士,心里早把莫德宏当成了那种“有胆、有法,还真能硬来”的硬角色了。
等他名声大了,麻烦事也开始蹭蹭往上冒。桂系那堆人里头,本就没少权谋掐架,看着上头喊着团结,背地里各自拉帮结派。莫德宏动静太大,功劳摆在那儿,讲真,早就让有些大佬心里犯嘀咕。再加上他性格直,嘴不甜,那些会来事的都觉得他有点扎眼。慢慢的,身边人也就越来越少,很多事都开始被晾在了一边。
部队调来调去,人事安排说变就变。他打了不少胜仗,战绩挂得满满当当,不过始终没混上更高的位子。表面上还是桂军里的大人物,手里的权力早被拿走大半。弄成这样,他心里别提多憋屈了,却又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。
这天下局势说变就变,他那结局,其实早就有迹可循。
和平来临后落入囹圄,英烈归宿令人唏嘘
1945年,抗战一打赢,举国上下都乐开了花。许多抗战老将这时候又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。桂系虽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,可人家本就是地方势力,要翻身确实难。莫德宏这时候便回了家,干脆把军政那一摊子都放下,躲回广西过起了隐居的日子。枪声都停了,社会也安稳了,他就是没啥想法继续搅和到政坛里头,人家就只想着回老家踏实养老。
哪知道好景没过几年,内战一下子就打起来了。1949年,整个风向都变了,国军节节败退,原本桂系剩下那点兵马,也只能硬着头皮死撑。这个节骨眼上,莫德宏因为打仗有两把刷子又被请了回来,上任湘桂黔护路司令,把守铁路和物资运输线。那阵仗确实够呛,局面也够紧张,手头兵力、资源啥都紧巴巴的,他也只能想法子顶着干。
没隔几个月,前线就彻底塌了,他在桂林落了人家手。接着被带去东北的抚顺战犯管理所,跟一票国军的大佬一块被关了起来。这一关,时间可不短,足足二十多年。
在牢里,他没少写信申诉,说自己抗战那会儿拼过命,打过不少仗,还干掉过不少日军军官,哪怕献出性命也绝不认输。可新政权那边始终认定他是“战犯”,压根就不理会这些理由。因为被当成地方军阀的带头大哥,他一直没能被放出来。
在监狱里过得相当苦,身子一天不如一天。1973年,他病得厉害也没人管,最后在牢里咽了气,活到80岁。去世后既没讣告,也没人公开纪念,就把遗体赶紧火化,剩下点骨灰装了一小盒。
启恒配资-国内十大炒股杠杆平台-厦门股票配资开户-配资平台买卖股票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